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龙程街8号楼 14612474671 postwar@mac.com

媒体报道

七旬大爷自制智能助跑车晨练,可调节高度设计引路人驻足

2025-07-19

近日,重庆巴南区海德公园的晨练队伍中出现了一位 “硬核玩家”——72 岁的张大爷骑着一辆造型独特的自制助跑车穿梭在步道上,两侧可自由调节高度的金属支架和灵活的转向装置吸引了众多路人围观。这辆融合健身与科技感的助跑车不仅成为公园一景,更引发了关于老年人创新锻炼方式的热议。

一、可调节高度的 “行走实验室”

张大爷的助跑车外观类似缩小版的全地形车,车架由不锈钢管焊接而成,两侧各安装了一组可升降的液压支架。通过车把上的旋钮,大爷能轻松将支架高度从 40 厘米调整至 80 厘米,“这样爬坡时可以降低重心,平路又能升高提升速度,比普通健身车实用多了。” 他演示着将支架降至最低,助跑车瞬间变身 “低趴赛车”,在石板路上灵活转向。车座后方还加装了储物箱,内置水杯架和手机支架,甚至贴心地设计了 USB 充电接口,方便晨练时为电子设备续航。

最特别的是前轮的 “智能联动系统”。张大爷借鉴了北欧全地形履带车的设计理念,在前轮轴处安装了一组齿轮传动装置,当车辆遇到坡度时,齿轮会自动切换传动比,“就像汽车的自动挡,爬坡不费劲。” 这套系统耗时三个月研发,光是齿轮的咬合角度就调整了十几次,最终实现了 30 度斜坡的轻松攀爬。

二、从三轮车到助跑车:退休工程师的健身革命

退休前从事机械设计工作的张大爷,对传统健身器材早有不满。“跑步机太枯燥,广场舞又不适合我这种喜欢折腾的人。”2022 年,他受潍坊七旬老人王乐民改造三轮健身车的启发,开始尝试自制锻炼设备。最初的三轮健身车通过手摇把手驱动,帮助他改善了心血管健康,但 “只能在平路骑,遇到台阶就抓瞎”。

为突破地形限制,张大爷耗时半年研发出初代助跑车。他从废品站淘来电动车电机,将其改装为后轮驱动装置,最高时速可达 15 公里。“但电机太重,爬坡时容易侧翻。” 他指着车底的配重铁块说,后来通过调整车架重心,加装防倾杆,才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如今这辆第三代助跑车已迭代了 23 个版本,轻量化设计让整车重量控制在 25 公斤以内,折叠后可轻松放入轿车后备箱。

七旬大爷自制智能助跑车晨练,可调节高度设计引路人驻足

三、社区热议:创新锻炼背后的银发创造力

每天清晨,张大爷的助跑车都会吸引大批居民围观。有年轻人掏出手机拍摄,也有老人上前询问 “能不能帮我也做一辆”。68 岁的李阿姨试驾后直呼 “像在开卡丁车”,但也担心安全性:“这要是上路被汽车撞了怎么办?” 对此,张大爷坦言自己只在公园和封闭道路使用,“我参考了老年电动小汽车的安全标准,车架做了防撞加固,还装了 LED 转向灯和后视镜。”

海德公园健身团队的发起人张政其注意到,这种创新锻炼方式正带动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以前队伍里只有跳操和瑜伽,现在有人开始研究智能乐鱼官方手环的数据监测,还有人跟着张大爷学焊接。” 他透露,社区计划在公园增设 “银发创新角”,提供工具和材料供老年人改造健身器材。

四、专家提醒:创新需与安全同行

针对自制助跑车的安全性,车辆工程专家王剑锋副教授指出,虽然张大爷的设计体现了机械智慧,但仍存在隐患。“自制车缺乏专业碰撞测试,电池和电路的防火性能也未经验证。” 他建议老年人在改造设备时,可参考国家对老年代步车的安全规范,如强制安装安全带、配备反光标识等。

重庆市残联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数据显示,全市已改造无障碍设施 3000 余处,加装电梯 4700 余部。这为张大爷们的创新锻炼提供了硬件支持,但专家强调:“科技赋能应建立在安全之上。” 建议社区联合高校开设 “银发创客工作坊”,由专业团队指导老年人进行设备改造,同时建立安全认证体系,让创新锻炼真正普惠老年群体。

五、从代步到创造:老年健身的范式转变

张大爷的助跑车并非个例。在山东潍坊,七旬厨师王乐民将普通自行车改造成 “前驱健身车”,通过手摇驱动改善心肺功能,已为社区居民定制了 20 余辆;在江苏盐城,朱银生为脑梗父亲打造的 “孝心助步车”,通过双杆支撑系统帮助老人恢复行走能力。这些案例折射出老年群体从被动使用器材到主动创造工具的转变。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我国 60-79 岁老年人经常锻炼比例达 26.1%,且呈现出 “科技化、个性化” 趋势。张大爷的助跑车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 他不仅是使用者,更是设计者和研究者。车把上的平板电脑实时显示心率、里程等数据,与手机 APP 同步生成锻炼报告,“我现在每周都会调整锻炼方案,就像在做自己的健康实验。”

结语:当银发族成为 “银发创客”

张大爷的助跑车不仅是一辆健身工具,更是老年人突破年龄限制、探索生活可能性的象征。在海德公园,他的 “行走实验室” 每天都吸引着新的参与者:有退休教师来研究齿轮传动原理,有退休电工提出优化电路的建议。这种 “边锻炼边创造” 的模式,或许正是破解老年健康困境的关键 —— 当老年人从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创造价值,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身体的强健,更是精神的丰盈。正如张大爷在车身上贴的标语:“年龄不是刹车,而是加速的起点。”